《广东财经大学学报》于海峰、葛立宇:积极财政政策下的财政风险研究——基于新冠疫情背景的分析

作者:发布者:王薇发布时间:2025-11-06浏览次数:10

内容摘要

  为了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社会冲击,我国政府出台了新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但本轮积极财政政策是在财政风险已经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下出台的。收支差距扩大、债务规模扩张、经济增长失速、市场制度扭曲等财政风险内外来源实际上限定了积极财政政策可能的赤字扩张边界。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应严格遵循风险审慎原则,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密切关注潜在的财政风险走势,防止财政风险超越临界点。为了有效实现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目标,建议从风险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和厘清财政风险的内生和外生来源,精准施策、共防共治。通过完善税制、深化预算绩效改革、清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保障民生就业等方式来化解财政风险的内生来源;通过采取扩大新基建投资、推动要素市场化制度改革等方式化解财政风险的外生来源,最终促进财政风险回归正常水平。


主要内容

  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出台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但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实际是在财政风险已经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下出台的,因此,应严格遵循风险审慎原则,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密切关注潜在的财政风险走势,防止财政风险超越临界点。为了有效实现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目标,应从风险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和厘清财政风险的内生和外生来源。内生风险来源主要表现为财政收入减收、财政支出扩大、存量债务扩张等预算失衡状态,外生风险来源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速度失速和要素市场制度扭曲等经济系统非均衡状态。

  考虑到财政风险具有内外来源的特征事实,我们认为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应以共防共治的策略统筹化解财政风险的内外来源。建议在政策设计的时间维度上,应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以化危为机的策略兼顾短期风险与长期改革;在政策设计的空间维度上也应有所侧重,有所轻为,有所重为。在经济增长基础薄、财政可持续性弱的地区侧重于采取完善税制、化解地方隐性债务、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绩效等保障型财政政策,主要目标是通过保税源、保民生、保就业等方式化解内生性风险来源;在经济增长基础好、财政可持续性强的地区侧重于采取扩大“新基建”投资、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等进取型财政政策,主要目标是通过保投资、促改革的方式化解外生性风险来源。


文献来源

  于海峰,葛立宇.积极财政政策下的财政风险研究——基于新冠疫情背景的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1,36(01):4-14.DOI:10.20209/j.gcxb.441711.2021.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