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制造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作者:徐皓南发布者:付菲发布时间:2021-12-21浏览次数:12

贫富差距是全球范围内共同存在的民生问题,其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影响巨大。缩小收入差距、综合提高全民收入水平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已是大势所趋。中国的收入差距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由于脱贫攻坚等原因已有所改善。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为我们如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指明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方向和具体路径,明确指出中国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基础上,已经到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从美欧经验来看,缩小贫富差距,关键在制造业。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基尼系数与制造业比重呈现负相关。此时,制造业则发挥着保证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和稳定扩大就业的作用,同时壮大中等收入群体,避免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以美国和德国为例,美国制造业占比自上世纪60年代的37%持续回落到2020年的15%,而德国制造业自上世纪90年代一直稳定在20%左右。美国制造业占比过低,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根源,而德国通过稳定制造业,有效避免贫富差距扩大。

从国内来看,相较于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制造业在平衡区域发展上具有更大的潜力。互联网、金融行业多分布于一线城市,而制造业分布较为广泛,四五线城市也不乏有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存在,甚至存在一个企业解决一座城市就业问题、进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例子。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即拥有大量的制造业龙头,分布在省内的多个市县。由此可见制造业企业对推动共同富裕起着关键作用。

如何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保持制造业的优势和传统,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持久的考验。制造业在一国经济竞争力中的核心地位不应被忽视,高端制造和传统制造也并不天然矛盾。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制造业比重回落过快,制造业根基尚未牢固,过早“去工业化”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降低制造业税负成本,鼓励制造业发展,对当前中国有着比以往更加重要的意义。只有制造业繁荣,才能保持经济增长和国家长治久安,进而缩小贫富差距,打造橄榄型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任泽平.共同富裕与企业责任[J].发展研究,2021,38(10):17-22.